-
黄颡鱼与鳖混养一亩纯赚一万元
近年来,随着黄颡鱼专用饲料和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,黄颡鱼主养、混养、套养等各种养殖模式得到快速应用。“18221”池塘高效养殖模式就是用经济价值高的黄颡鱼代替传统“四大家鱼”与鳖混养模式。这种模式就是指在1亩养殖水面中产黄颡鱼800斤、鳖200斤,产值2万元,利润1万元,是一种典型的高产、高效养殖模式。 其技术要点: 一、严格清塘消毒。黄颡鱼是底层小型经济鱼类,抢食能力相对较弱...
-
黄花菜甲鱼汤
黄花菜又名金针菜,属百合科萱草属植物,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食。因其花瓣肥厚,色泽金黄,香味浓郁,食之清香、爽滑、嫩糯,是与木耳齐名的席上珍品。 黄花菜甲鱼汤:黄花菜100克(切段),甲鱼一只(约500~1000克),生地、知母各20克。将甲鱼去头及内脏洗净,生地、知母切成薄片用纱布袋装好扎紧,将黄花、药包与甲鱼一同放入炖锅内,加清水少许炖至烂熟时取出药包,再用生姜、味精、盐调味,食黄花、甲鱼肉...
-
黄缘盒龟饲养方法
饲养黄缘盒龟,最好选择在每年4~8月购龟,这期间龟的数量多、价格低、宜驯化、宜饲养。l~3月期间,龟处于冬眠或即将冬眠状态,不易观察到龟的活动、进食、粪便等情况。难以掌握龟的成活率。成体黄缘盒龟的来源主要依赖收购野生龟,野生龟体质瘦弱,胆小,四肢皮肤皱褶多,用手食龟感觉到龟较轻。挑选龟可从龟的外表、粪便两方面人手。健康的龟眼睛有神,眼角膜上无白点,口鼻无血,也无黏液分泌。皮肤及背甲、腹甲无破损...
-
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池塘虾贝混养技术
我们多年来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池塘虾贝混养技术试验,取得了一定的成果。现总结如下: 一、池塘标准 进行虾贝混养的池塘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,还应具备以下条件:①虾池内要有环沟和一定面积的中央滩面,环沟深在60厘米,中央滩面平坦,略有斜坡更好,以利排水干露;②中央滩面底质要求泥沙或沙泥质,混养蛏、蛤等穴居性贝类,底质要以泥为主,软硬适中,过硬对贝类钻穴生长不利,起捕也困难...
-
黄河三角洲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
克氏原螯虾,又称红色沼泽螯虾、小龙虾或克氏螯虾,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,属甲壳纲,十足目,螯虾科,原螯虾属。克氏原螯虾味道鲜美,深受消费者喜爱,特别是占体重5%左右的克氏原螯虾肝脏(俗称虾黄),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、蛋白质、游离氨基酸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等,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由于该虾适应性广,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强,对水质要求不高,适宜淡水养殖...
-
黄喉拟水龟颈溃疡病的防治
1.病原:由病毒及水霉菌并发引起。 2.病症:病龟颈部肿大、溃烂,并伴有水霉菌着生。发病后龟的食欲减退,颈部活动困难,不吃不动。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死亡。 3.防治:用5%的食盐水浸洗患处,每天3次;用土霉素、金霉素等抗生素药膏涂抹患处;隔离病龟以免传染;每千克龟注射卡那霉素10~12万国际单位;改良水质,用2.5毫克/升的漂白粉全池遍洒消毒...
-
黄喉拟水龟营养性疾病防治
1.病症:病龟行动迟缓,常浮于水面,食欲降低,最后拒食死亡。病重时腹部散发出臭味,肝脏变黑、肿大,表皮下出现水肿,体变厚重,身体较隆起,四肢根部肌肉无充实感,用手按压感觉细软无弹力。 2.病因:超量投喂和使用了变质的肉类、干蚕蛹等高脂肪饲料,造成变性脂肪毒素在体内的大量积存,致使肝及胰脏中毒,代谢失调。 3.防治:不投喂高脂肪饲料和腐烂变质的饲料;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、E...
-
黄喉拟水龟稚龟的培育技术
一、稚龟的暂养 黄喉拟水稚龟在每年的月份孵出。刚孵出的稚龟体重在6.4~13克之间,平均9.75克。卵大,孵出的稚龟也大;卵小,则孵出的稚龟也小。刚孵出的稚龟放入盛有湿沙的盆中。一层黑色的湿布盖着稚龟。一般需2~3天稚龟的卵黄才会吸收干净,此阶段不需喂食。稚龟卵黄吸收干净后就可转放入大胶盆中暂养。移入胶盆时,稚龟用1毫克/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。0.2平方米的胶盆可放养45只稚龟...
-
鳖腮腺炎病防治
1、病原:目前尚未见有关该病病原的正式报道。从该病发病急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来看,极有可能是病毒引起的。 2、症状与诊断:发病早期,少数鳖背甲上有白斑症状出现,容易被忽视或误诊,患病鳖有的颈部肿大,全身浮肿,脏器出血,但体表光滑。有的则是腹甲上有出血斑。早期病鳖因水肿导致运动迟钝,常浮出水面沿着池壁缓缓独游,有时静卧于食台或晒背台上不动,不摄食。到发病后期还可见到口、鼻流血。解剖病鳖,可见两症状...
-
鳖的病害防治
鳖的适应性大,抗逆性强,在养殖生产中很少发生疾病;但如饲养管理不当,也会发生病害。常见的鳖病有: 红脖子病 病原体是产气单孢杆菌。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,行动迟钝,颈部红肿充血,伸长而不能缩回,腹部出现红斑点,时而浮于水面,时而匍伏于沙地。病情严重时,口鼻出血,肠道发炎腐烂,全身红肿,眼睛浑浊发白而失明,肝脾肿大,不久即死亡。 防治方法:①严禁含氨的水流入养鳖池,经常注意保持水质清洁,勿使病鳖混入...